当前位置:浙江经济网 > 新闻>正文
半世才华半世僧,旷世奇才陈千文出家成弘贤法师
发布时间:2024-05-23 19:20:05   来源:网络

半世才华半世僧 看似无情胜有情

弘贤法师,俗名陈千文,曾号莲舟、衍钰、清镜山人、青山散人。曾是当代有名的鉴定专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、诗人、篆刻家、收藏家、签名设计师、书法教师。2024年遁入空门,于乐至报国寺上隆下宣大和尚座下剃度为僧,法名能悟,后因传奇的因缘,依止浙江上宽下度法师,法名弘贤,号净德。生于1988年重庆的一个世代务农之家,前半生可谓丰富多彩,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学佛道路都充满传奇。他在鉴定、绘画、书法、收藏、篆刻、诗词、设计、教育、美食等领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,他的艺术才华、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传奇经历使他快速成为国内知名“诗书画印鉴定”五绝的艺术家,他集百般武艺于一身,无师自通,成就非凡。

他是学术界公认的天才和通才,着力少而成就高,是自学成才的典范。他的前半生,如同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,从繁华的都市到静谧的寺庙,从红尘的繁华到佛门的清净,从才子到僧人,他的每一次转身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

 

 

他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,然而在艺术上又有很高的成就,是一个用生命诠释世界的行吟者,丈量了人心的深浅,他包容、宽厚,甚至还有慈悲,难行能行,难舍能舍,他的佛性使他顿悟了艺术,顿悟了自然,更顿悟了亲情和友情,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。他用一颗禅心,观照世间万物,他用一颗佛心,包容世间百态。他在寺院的青灯黄卷中,找到了内心的平静。他在晨钟暮鼓中,找到了生活的真谛。他用半生的才华,换取了后半生的静谧,用红尘的热烈,书写了青灯古佛的寂寥。

 

 

 

 

自幼佛缘深厚,父母多年未孕向菩萨求子生下他,在5.6岁时开始捏泥塑菩萨宝塔、画长须飘飘的僧人磕头顶礼。小时候,在电视上一看到出家人就非常欢喜,8岁时就萌生了出尘的念头,那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书画家、老师和出家僧人,这或许是一生梦想的写照。10岁时把床单当作袈裟披在身上在床上打坐念佛玩,之后开始信仰佛教,人生也开始演绎……

2011年因写佛字书法开始学佛,修习念佛法门,闻即信受,开始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生活,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满的精神境界,在生活中降伏烦恼,“慈悲待人,智慧做事”,念佛精进,感应事迹颇多,无论何种境遇,始终发菩提心,自利利他。

正当他名声大振、事业正进入辉煌之时,舍下了声名、高薪、私情、家庭及轻松逍遥自在的事业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、“从今舍欲出尘去,专修专弘栖净土” 。这是弘贤法师的愿心,也是他的修行目标。他以慈悲为怀,以众生为本。他用自己的行为,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和奉献。

 

 

专注修行 返璞归真

他才华横溢,对于所有的艺术门类几乎无所不精,35岁取得的成就令人望尘莫及,国内多数艺术家倾其一生也难达到。涉猎非常广泛,书画鉴定、国画、素描、油画、诗词、毛笔书法、硬笔书法、收藏、书法教育、金石篆刻、艺术签名设计、面点、姓名学无不精擅,所有艺术门类皆为自学。他创造了鉴定界的奇迹,精研鉴定仅一个月,连续捡漏多幅大师真迹,成名后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第一位在全国著名鉴定平台任职的专家,又精通各种作伪方法,以其丰富的学识,过人的眼力破格成为著名鉴定平台——域鉴古玩,任书画鉴定专家,又能以假乱真,众多业内行家走眼,神童般的事迹被100家新闻媒体报道。是目前已知国内最年轻的书画鉴定专家,深受业界好评。也是目前国内首位精通各类书体、诗词、硬笔书法、国画、油画、篆刻、艺术签名设计的书画鉴定专家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然而,在2023年,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——抛弃一切光环,遁入空门,成为弘贤法师,并放弃了各种文艺门类,唯独留下了书法与诗词,勤作不辍,以书法诗词佛理普度众生。弘贤法师出家之前的有一年,曾有意与书法绝缘,将毛笔一折两断,全身心地投入到佛学研究之中。但是,他的这一宏愿最终没有实现,受佛教居士书法家作家罗波的启发开导,重拾毛笔,借书法以弘扬佛法,广植佛缘,因此,出家后仍保留书法创作。

他能出家并非突然,而是他历经人生繁华后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思考的结果。他选择以佛门作为归宿,是希望在佛法中寻找心灵的平静和真正的自我。

 

 

结束语

陈千文原本是钳工出身、学佛后发心做素食变成一身厨师制服的糕点师兼凉菜厨师;多年的书画研究成为了精通各类艺术的书画家,创作销售书画篆刻作品,做过签名设计师;又在因缘巧合下成为优秀的书法、美术教师,书法师资培训教师,桃李满园;做教师3年后创造捡漏奇迹,被破格聘为著名鉴定平台书画鉴定专家;研究格律诗词一个月,又成为国内各大诗社诗人。人生丰富的经历、两个奇特的梦境及自身大愿的作用下,在进入辉煌时刻他毅然决然出家…… 前后仅用了14年时间,发生巨大转变。可以说,他在人生各个阶段中的角色,都发挥到了极致。

 

 

前半生他充满传奇,像开了挂,后半生他沉浸在晨钟暮鼓,青灯古佛中。无论是出于愧疚还是信仰,他就是这样,由一位才子,到杰出的艺术名家,最终走上了这样一条寻找内心灵魂的路。在这条路上,他虔诚地修行、忏悔、普度众生,至死不渝。

他的人生蜕变的跨度之大之难,确实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,他的大智慧与大慈悲,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。